還好只是陣後雷陣雨,
雨痛快的下一陣後,
又雨過天青,
往三峽清水祖師廟去。
停好車走上來這裡是一條市集,
第一個看到有趣的是~陀螺表演,
人在遠處把陀螺甩到定點。
這表演者人很好,
看我們好奇的眼神,
拿起正在轉的陀螺給我和小傑,
我們兩玩得好開心,
再次印證~我的童心...
往旁邊一看,
天上一道彩虹,
果然是北部比較常見彩虹,
常在snoopy的愛好者家看到她拍的彩虹,
幸運輪到我了,
好久不見彩虹。
走過廟埕來到三峽清水祖師廟,
假日人潮多多。
MM充當响導開始介紹囉
清水祖師廟享有「東方藝術殿堂」美稱,
師廟創建於清乾隆卅四(1769)年,
在1833年時因地震損毀而重建。
到1895年時又慘遭日軍焚毀,
四年後(1899)在地方士紳籌畫下二度重建。
第三次則在台灣光復後,
由藝術家李梅樹先生主導設計規劃,
他主張祖師廟該成為一座融合中國歷史、文化和寺廟藝術的廟宇。
一樑一柱,
都展現了中國傳統寺廟藝術的極限。
各種雕飾都極盡華麗氣派,
每一細微部份都值得細細觀賞。
龍柱為台灣廟宇最常見之物,
但一廟中頂多二、三對,
而祖師廟內全部完工時將有 156根之多。
銅雕、木雕、石雕是祖師廟最引以為傲,
也最特殊之處,
大異於一般廟宇的彩繪裝飾。
不論銅雕、木雕、石雕,其題材多出自中國民間故事、神話或歷史典故,
另外還有許多他處看不到的動物題材,
如:哈巴狗、熊、火雞、貓頭鷹、穿山甲、烏賊、章魚、螃蟹等。
此外,由於李梅樹的西洋美學背景,
因此在雕刻中亦出現希臘神話裡的飛人題材,
這也是台灣其他廟宇中所未見的!
三峽地區,位居三角湧溪、六嵙嵌溪及橫溪三河交匯之處,略呈三角形,
舊稱為「三角湧」(湧,閩南語『起浪』之意),
一直到了日據時代,才改為今名「三峽」。
一入三峽老街的這個這派出所非常有古意,
原來是配合整條老街的景觀蓋的。
三峽老街放眼望去都是人
真是太熱鬧了
還好剛下過雨紓解了些熱氣。
目光注視於兩旁房屋,
用紅磚、小紅瓦建造,
紅磚砌出了圓形柱和方形柱,
頂起拱形樑,
造就出富饒富韻味的亭仔腳。
不忘拍照留念
又遇到甩陀螺表演,
這隊好像更有規模也更厲害,
可是就無法像第一次碰到的那麼親切了。
巴洛克式的建築矗立於街道上,
走在百年歲月老街上,
豐富了心靈及視覺。
這家的門旁的對聯饒富趣味
這裡的門牌也非常特別~三角湧的象徵
門牌和水溝蓋配整套的
老街除了完整的保留了建築外觀之外,
100多座風格不同的老街屋也形成老街建築獨有的特色,
也有了金牛角、染布、傳統手工藝… 等產業聚集。
據在地人MM說~這些其實都不是當地原有的特色,
應該是因應老街的發展才有的。
走馬看花逛一圈,
有看到藍染節,
但沒時間去做,
以後有機會再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