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遊三地門

2008012021:41

 

上星期日趴趴走到屏東的三地門,

好多年沒去三地門了,

感覺跟以前不大一樣。

 

三地門是屏東縣八個山地鄉中最北端之鄉,

三地門鄉原地名的排灣語是「笛摩兒」,

清朝時,漢人稱為「山豬毛」。


 

 

地處屏東東北靠山隘寮溪畔,

顧名思義即『三地之門』,

三地意指水門、三地、北葉三個排灣族村落聚居地。

 

 

三地門鄉擁有得天獨厚的美景,

更有豐富的排灣及魯凱族特殊文化資產,

隘寮溪上的三地門大橋貫串山地與平地交通。

記得多年前孩子還小時曾在橋下溪床戲水

 

 

沿著24號省道來到三地村,

明顯感覺到地形的改變,公路由平直轉而曲折爬升,

因為居高臨下、視野很好,

我們進去的是一家裡外都是原住民木雕的石板屋,

是有著豐富的排灣及魯凱族特色的景觀餐廳

 

 

隘寮溪在此成U形,

青山巒疊、溪水幽幽,

閑暇時來此吃個有地方特色的山產野味、欣賞風景,

也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
 

 

又碰到一隻和善的喵,

叫牠就喵喵過來坐下,

真是討人喜愛!

 

 

看到三地門國小,

圖騰和繪畫都非常有原住民風味。

 

 

全台最美的鄉公所~

原味十足的三地門鄉公所,

入口意象由原住民工藝大師撒古流親自設計施工,

完全用石板建造,

包括外牆和中庭的涼亭,也都是用石板堆砌而成。

 

 

壁畫、銅雕,

有百合花、有鹿,都是排灣族傳說的圖騰。

 

 

鄉公所的廣場上有一水池

雕刻的故事是~排灣族的洪水傳說

 

 

古時候,洪水氾濫四方都是大水。

當時有兄妹二人抓住水中的「拉葛葛日」草,才沒有淹死;

但他們找不到一塊乾的土地,家也不見了,兩人就相對而哭。

 

 

忽然一條蚯蚓出現,他排出的糞變成一座浮出水面的山陵,

兄妹二人依附在這座山二人在那裡住了一段時日,

因為沒有火,所以日子過得非常難受。

 

突然間,半空中飛來一隻甲蟲,

他們遠遠看見甲蟲口中銜著一根細火繩,便把他取來。

從那時起,火不停地燃燒,從沒有熄滅。

 

 

兄妹二人長大以後,便在蚯蚓排出來的土地上耕作,

他們到處找尋地瓜、山芋和粟米的種子,

找到種子便開始播種,於是有了充足的食物。

日子一天天過去,二人長大了,

在世間卻找不到其他人做配偶。

 

 

後來兄妹只好結為夫妻,

最初他們所生的孩子都有殘疾;有瞎子、四肢不全的。

到了第二代,生下的子女就比較正常些。

到了第三代所生下的子女都健康正常,

據說孩童殘疾是兄妹結婚而產生的惡果。

排灣族的神話傳說有一特別之處是可用吟唱方式呈現。

 

 

中山公園三地門鄉文化館兼具遊客服務中心,

充滿排灣風情。

 

 

1樓正舉辦「探尋VuVu的珍藏珠寶-古琉璃珠」展覽

 

窗戶是銅製太陽的圖騰,

質感很好。

 

 

這裡的椅子更是有特色,

令人很想根椅子拍照

 

 

這棵中山公園出口處大樹的花,

形狀是扁的,花苞超多,

也令我感到好奇。

 

 

又是有趣的椅子

 

 

這是一對的,

很佩服他們的創意。

 

 

中山公園旁像廢墟一樣的

 

 

走進去有人會出來招待,

原來這裡叫~荒地

是家人文藝術咖啡店呢!